
二十大報告輔導百問 為什么說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、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?
發布時間:
2024-05-19 09:35
為什么說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
挑戰并存、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?
來源:共產黨員網
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,“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、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”。這為我們準確把握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戰略環境,提供了科學指引。對此,可從以下3個方面深化理解。
第一,當前國內外環境給我國發展帶來一系列新課題新挑戰。從國際看,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,世界之變、時代之變、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,給我國發展環境帶來重要新變化。主要表現為: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,世紀疫情影響深遠,逆全球化思潮抬頭,單邊主義、保護主義明顯上升,世界經濟復蘇乏力,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,全球性問題加劇,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。從國內看,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一些新的矛盾風險挑戰: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,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,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;確保糧食、能源、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風險還須解決許多重大問題;重點領域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;意識形態領域存在不少挑戰;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;群眾在就業、教育、醫療、托育、養老、住房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;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;等等。總的看,我國將在一個更加復雜嚴峻的戰略環境中謀求和推動自身發展。
第二,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總體上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。一方面,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可能增大。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、繞不過,黨的建設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不少頑固性、多發性問題,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,各種“黑天鵝”、“灰犀牛”事件隨時可能發生,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。另一方面,我國發展仍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有利條件。比如,經濟韌性強、潛力足、回旋余地廣、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;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,新動能增長,抗風險能力增強;已形成擁有14億多人口、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全球最大最有潛力市場;擁有豐富人力資源,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和年畢業人數居世界首位,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2.4億,高技能人才超過 6000萬人;社會保持長期穩定,“中國之治”優勢日益彰顯;等等。綜合判斷,“危”與“機”交織并存,能否化危為機、轉危為安,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。
第三,增強斗爭勇氣、戰略能力、應對水平,努力掌握發展的主動權。要看到,盡管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演進,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,各國相互依存加深,加強交流合作的動能依然強勁,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,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。還要看到,我國仍處在成長上升期,發展的內生動力依然強勁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不可阻擋。特別是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,有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,有長期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,時與勢在我們這邊,一定能攻克一個個難關險隘,在危機中育新機、于變局中開新局。要樹立機遇意識,積極努力發現機遇、抓住機遇、塑造機遇,準確識變、科學應變、主動求變,趨利避害、贏得先機。要增強憂患意識,堅持底線思維,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,堅定斗爭意志、增強斗爭本領,堅決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,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。
其他動態
2025/04/02
2025/04/02
2025/03/26
2025/02/27
2025/02/24
2025/02/20
2025/02/04
2025/01/30
2025/01/10
2025/01/08
2024/12/19
2024/12/09
2024/12/04